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正文

无城镇:“百姓评理说事点”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

2024-05-27 15:44:25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无城镇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方式方法,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平台,依托休闲凉亭、法治广场,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收集矛盾纠纷信息、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法律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0.png

  图为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普法宣讲

  化解纠纷,用心服务。“百姓评理说事点”是人民调解创新工作载体,作为一处“说心事、解难事、办实事”的便捷平台,逐渐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建立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群众诉求等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法律政策宣讲出去。

  精准选点,发挥实效。为增强“百姓评理说事点”化解矛盾纠纷的专业水平,巩固“百姓评理说事点”基础阵地建设,在3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和图书角都配备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充分发挥村社区老党员、老村干、老乡贤、老教师等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作用,整合“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为“百姓说事评理点”提供法律服务支撑。

  畅通渠道,倾听民声。把“百姓评理说事点”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摸排扫黑除恶、反电诈线索、宣传普法信息的重要形式,畅通新渠道“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为群众办好“吐槽”的事、“闹心”的事。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力推进了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共开展普法宣传200余场次、收集社情民意265条、化解村民矛盾纠纷问题80余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36次。

2021.png

  图为无城镇法治文化广场“百姓评理说事点”

  无城镇始终将法治宣传教育、法治乡村建设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突破口,将“百姓评理说事点”打造成特色品牌。以更加贴近基层群众、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形式,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环境。(朱丹丹)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