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泉塘镇泉塘社区:实现乡村跨越发展
2021-09-22 14:24:18
中华文明五千年,繁荣富强中国梦!“乡村振兴号角响,鞍虽卸,再整装。比肩奋斗,携手绘泉塘”。走进安徽省无为市泉塘镇泉塘社区,独具一格的乡土风情,美丽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掩映间,村庄建设成效有目共睹。近几年,泉塘社区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力争走出一条生态美、乡村优、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振兴之路。
堡垒坚固 倾心为民
社区多次邀请镇党委等负责人为全体党员上党课,讲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乡村振兴、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与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还提高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和服务意识。疫情汛情期间,广大党员干部高度负责,毫不懈怠,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巩固和深化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党员和群众一起捐物捐资,为疫情汛情做出了巨大贡献。选派干部给社区老党员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并撰写心得体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共同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路。
无论是党员还是脱贫户,从他们心底发出的呼喊声,深知我们乡村振兴道路上还有很多待以逐步解决的棘手问题,只有多深入群众、走进群众、融入群众,方知老百姓的苦处。
巩固成果 产业兴旺
泉塘镇泉塘社区地处泉塘西南,是泉塘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35亩,山场面积800亩,水面面积800亩,农业主产水稻,特色水产养殖螃蟹,经济作物主要有荸荠,席草等。全社区下辖36个村民组,社区现有农户3012户,农业人口7410人,非农业人口1046人,常住人口9000余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人口295户808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贫困发生率为9.78%,致贫原因多为因病和因残,2020年底脱贫266户714人。2016年建成一个60kw光伏电站,2019年11月成立泉塘镇泉塘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泉塘社区党员、养殖大户俞能艮一直从事水产养殖与饲料销售,线上线下向全国销售螃蟹,年资金流水约1个亿,他的儿子每天在抖音平台带货直播。
“蟹全堂”经营18年,自始至终坚守闸蟹品质、遵守行业标准、恪守信任无价,企业做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激活了一方农业特色。
田园风光 生态本色
踏入社区一方沃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全体村民勇跃参与到文明村创建大潮中,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改路、改水、改厕,打扫房前屋后卫生,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连妇女小孩都参与,挑灯夜战,晴天雨天巧安排,男女劳力巧分工,涌现了许多舍小家顾大家的感人事迹,形成了户户比争先、家家比创建、人人比干劲的喜人局面。
如今,置身村庄其中,一副美丽的田园画的感觉,轻松、自然、休闲,村前村后绿树环抱,果树相拥,有山有水,山水之间有人家,田园中间有村庄,生态环境优美,景色清新自然,充分利用了独特的地理优势,原来的自然风貌一切不变,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态本色。不随意毁一棵树、填一口塘、挖一车土,村前屋后绿色长青,门前庭院香飘四溢,创建工作完全回归于自然。文化广场也添置了体育器材,增添了小村庄的活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风文明 厚积薄发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古人尚知道通过理性和谐、尽善尽美的方式,对人民的感情予以恰当的鼓舞,使民心和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新时代的选派干部、两委干部更应当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构建良好、稳定、团结的社会关系,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淳朴、浓郁的乡风文明,这是一种无形的、积极的、循序渐进的教育与文化的沉淀过程。
村里的“文化乐园”正是农民朋友们寻梦的理想地方,农家书屋激发了全村百姓的阅读热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引领了一股文明风尚浪潮。通过策划开展各类读书交流活动,营造出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村民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发生了极大地转变,以前三五成群凑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的现象少了,领着孩子到农家书屋共同读书学习的人渐渐增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人们的见识、心胸变得更加宽广了,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许多人在农家书屋里还学到了大棚果蔬、荸荠、螃蟹等种养殖技术,把文化知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拓宽了致富渠道,增加了经济收入。养殖大户何小虎共养猪300多头,一段时间多头猪食量下降,精神萎靡不振,来到农家书屋查阅有关书籍后,原来是天气太热,温度过高,给猪的降温措施不到位,加之饮水量不足,根据书上讲的办法给猪治病,结果在没有请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所有猪的都痊愈了,像这样查阅书籍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问题的例子数不胜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街道支部老党员潘六保高兴得手舞足蹈,并万分感慨道:“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虽然年纪大了,平时也要多读书呀,我要厚积薄发,不学知识怎么做生意呀,再不学就跟不上新时代了,化肥、农药就卖不出去啦,要落伍啦…”。
“鲲鹏展翅,直上九千里”,让我们携手描绘农村新画卷,彰显出乡村振兴的担当、底气、能力与决心,脱贫不脱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推动产业振兴,依托社区优势,通过技术引领、产业升级,大力推进螃蟹和生猪养殖、积极探索“桂蹄3号”荸荠新品种种植,全力打造荸荠和席草种植等特色产业深加工基地,提高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以兴旺的产业来引领文明的乡风、宜居的生态、富裕的生活,老百姓向往的美好乡村生活定会快速驶进5G轨道,让社区的广场舞在新时代的广场上动感地扭起来,让农民朋友们的钱袋子一天天地鼓起来,年年大丰收、生活喜洋洋!(凌莺)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