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无为市太白村: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

2021-09-24 16:00:56

  金秋九月,稻浪滚滚,长江河畔稻飘香,农民欢笑丰收忙,无为姚沟镇太白村迎来了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姚沟镇太白村第八批驻村工作队,联合无为市融媒体中心《谁不说俺家乡好》栏目,拍摄一期特别节目“生态绿洲江韵太白,又是一年好“丰”景”,宣传介绍太白村喜迎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场景。此次拍摄,结合太白村实际情况,从本村现在产业发展、人才结构、文化历史、生态环境、党建引领各方面介绍太白村从一个老百姓口中的“穷太白”,变成“鱼米之乡”。

图片4.png

  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理念、文化素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成色,决定了农村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太白村地处江心洲,四面环水,交通不便,且位于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随着国家环保督察力度的加强,以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的全面启动,生态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在芜湖市中院以及中院选派的三批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自2016年实现全村全面脱贫,无一人返贫。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又在无为市文旅体局的协同下,共同推进太白村乡村振兴。但与硬件建设相比,乡土文化尤其公共文化方面,则呈现较大的缺失。乡村振兴过程中,亟须重新审视太白村的历史和文化,重塑我村价值,重建我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文化兴,则产业兴。太白村应依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农耕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太白地域特色和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动我村发扬、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农耕文化振兴计划,以传统农耕文化为依托,形成品牌、带动就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采取“文化+产业+旅游”发展模式,积极产生叠加效应,助力本村已脱贫人口致富,促进村民增产增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坚定广大村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积极尊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才能汇聚起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我村全面振兴。为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现代文化创意设计表现乡村传统文化,将各式乡村文化加以合理引导融入文旅发展,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要坚持做“活”乡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广泛融合,推进太白村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引导,展现我村文化自信和时代魅力。

  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虽然这里道路交通有些许限制,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其中文化振兴举足轻重,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农耕文化,对于我一名文化工作者,或者说作为无为市文旅体局第八批选派的驻村干部来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振兴乡村,太白人始终充满着热情和信心,立足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既保持传统的农耕,又采用高科技的农业设备技术,尽可能让我们的传统农耕现代化。下一步太白村还打算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刷新太白村“高颜值”,全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曹晨)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