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我群众办实事 脱贫路上村民“汰”幸福

2021-12-07 16:07:11

  冬日的黄汰村,在村民心头依旧温暖如春。三三两两的村民刚从温室大棚里干完活出来,拎着农具穿行在一条条干净笔直的柏油马路上,脸上挂着笑容说着一句句幸福的家常话。陈太华站在路旁,眼里看着这番光景,心中挂记着扶贫工作如何继续巩固发展、村民生活如何进一步改善的事儿。

图片1.png

  时任无为市无城镇黄汰村党委第一书记和扶贫队长的陈太华,在这片土地上开展扶贫工作已经三年多了。2017年陈太华刚到黄汰村的时候,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9.7万元,还欠着56万元的外债,干群关系也不融洽。而经历了三年的大改造,黄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示范村”,386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也大幅度提升,2019年已达52万元,较2017年增长了4倍余。

  这是一场漂亮的脱贫“翻身仗”。陈太华说,只要敢想敢做,走到群众心里去,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打不开的局面!

  驻村的第一天起,陈太华坚持每月走访一遍贫困家庭,最快速度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而带领扶贫工作队深入村中,认真分析村里的实际情况,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获得了乡亲们一致的支持。

  “要想脱贫,发展产业刻不容缓。”陈太华经过走访,明白了黄汰村过去这么穷就是乡亲们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松手,而产业就是黄汰村脱贫致富的关键。

  由于黄汰村位于无城镇西北,北沿江高速、新老巢无路贯村而过,交通便利,距离无为市中心仅5公里。陈太华想到发展采摘和特色农业把城里人吸引过来进行休闲和旅游,来带动村民收入的提高。立足这个想法,陈太华发动群众,迎难而上,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2017年以来,黄汰村深挖穷根,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先后培育和引进紫约蓝莓、三缘养殖、胖嘟嘟农业、科技生态园、佳安水产、赵红保水产等现代农业企业6家,组建金鑫水产养殖、惠民种养2个专业合作社,创办杨全、志林、同创3个家庭农场。先后建成村级光伏电站和扶贫车间各1个,带动全村138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为群众增加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每年600元,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2.56万元。

  扶贫绝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陈太华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群众的“冷暖事”。在村民汪小龙的眼里,黄汰村今天能有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离不开陈太华为人民办实事的真情真意。2017年底,汪小龙因身体不适在合肥医院被查出尿毒症,对于这个有着六口人的贫困户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陈太华第一时间得知汪小龙的病情,明白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汪小龙不能倒下。他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两天的时间就对接上了无为的市县医院,申请专项健康扶贫项目,汪小龙的治疗费用才得以全免。同时为了进一步解决汪小龙的生活难题,通过光伏扶贫项目让他获得了一份光伏电站维护员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帮助他的妻子在村内企业实现了就业。转眼间汪小龙的家庭每年能增收三四万元的收入。

  “黄汰村的脱贫路,我坚决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掉队,”陈太华说。三年的时间过去了,黄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得到了高质量的解决,村民生活的“钱袋子”终于鼓起来,村民人居环境也实现了“三级跳”。如今,村里全面完成“五清一改”任务,基本实现路、电、网、灯、气“五通”,原先的泥巴路铺上了柏油,还装上了路灯,村民们走到哪里都感觉踏实放心。

  夜晚,黄汰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广场的灯光亮堂堂,陈太华和扶贫队继续坚守在这片阵地上,照亮了黄汰村不断向前发展的道路。下一步黄汰村将继续加快产业建设,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