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村镇 >正文

洪巷镇:以“心”换“新”绘就 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7-17 16:29:06

  今年以来,洪巷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基层治理特色品牌——“‘馨’好有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走亲”“荷解”“夜话”三把“金钥匙”,打开了民心相通、治理有效的新局面,让民生温度在细微处不断升腾。

  走亲连心,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回应期盼。“走亲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洪巷镇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的生动实践。全镇176名党员干部与208户群众结对成“亲戚”,11名领导干部定点联系46个村(社区)、企业及重点工程,通过定期走访实现脱贫户、监测户等“八类”人员全覆盖。一年来,1500余人次的走访足迹遍布镇村角落,党员干部随身携带的入户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居民的“急难愁盼”——从漏水的屋顶到难行的小路,从就业的困惑到办事的堵点。能现场解决的,立刻联系协调;需多方联动的,拍照记录后及时反馈,全程跟踪督办。

  “荷”解无忧,以文化为桥,让矛盾化解在萌芽。依托本土“荷”文化中“和谐共生”的寓意,洪巷镇打造“荷”解无忧治理品牌,为基层治理注入文化温度。力量下沉到网格、责任分解到网格,“红色服务”如荷叶般覆盖每个角落;村级治保会主动靠前,让矛盾调解有了“主心骨”。截至目前,45件矛盾纠纷成功化解,化解率超95%,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在便民服务的赛道上,镇里建立问题台账,逐条研究破解之策:收集的42件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中,36件已落地见效,剩余6件正加速推进。从“化解矛盾”到“主动服务”,作风转变的成效化作群众脸上的笑容。

  夜话生辉,于灯火间听民声,从共商里谋发展。当夜幕降临,洪巷镇的庭院里、广场上常常亮起灯火——这是“夜话”时间。没有固定议程,不必正襟危坐,党员干部带着清茶融入群众,用方言拉家常、聊心事。在轻松的氛围里,村民们打开话匣子:有人说想发展特色种植,有人盼着村里的老作坊能重新盘活,有人建议完善村里的养老设施。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成了精细化服务的“指南针”。而“夜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成了富民的“孵化器”:村居共商共享中,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根,转化为集体经济的澎湃动能。今年1—6月,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99.772万元,收益200.162万元,从庭院灯火到产业红火,“夜话”点亮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从“走亲戚”的贴心走访,到“荷解”的高效治理,再到“夜话”的共商共享,洪巷镇以真情换真心、以实干求实效,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答卷。(通讯员:陈鹏飞)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