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医疗保障局:“加减乘除”工作法 为群众办实事
2021-05-24 10:18:03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为市医疗保障局紧紧围绕“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主动作为、善作善成,聚焦医疗保障民生领域“难点、堵点、痛点”,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做足“加”法,优化服务聚民心。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医疗保障业务办理流程,推行综合柜员制,实行一窗受理、一窗通办。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制、AB岗制度和廉洁自律等制度,践行“不办结,不下班;不让您多跑冤枉路”承诺,全方位保证服务到位,让群众办事满意、放心。优化服务环境。加强经办服务行风建设,对照高标准着力建设窗口服务,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品牌。叫响“我微笑、我倾听、我服务、您别急、慢慢说、放心走”的十六字服务口号。提升服务效率。完善基层医保体系,打通基层群众报销“最后一公里”,实现医保经办窗口服务“就近办”。
做好“减”法,降价控费惠民生。实施药品集中采购降价。落实采购三批112个品种,平均降幅54%,按平均降幅计算,为患者减轻负担约2000余万元。落实落地“17+13+X”抗癌药惠民政策,为患者节约资金约700余万元。两大类药品的降价,大大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更多患者买得起药,药品的可及性大为提高。打好监管“组合拳”控费。完善制度,标本兼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专项治理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认真归纳梳理,深刻剖析原因,找准症结,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认真排查基金监管工作短板,细化风险防控措施,不断提高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及时将有关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和线索,探索建立一案多查、一案多处工作机制,形成基金监管合力。建立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联席会议、案件移送、日常巡查等长效机制,处理违规医院2家,拒付扣除违规金额9.43万元,约谈2家医疗机构负责人,行政处罚2.60万元,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做亮“乘”法,乘势而上推改革。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烦心事。精准把握三个环节,精准改革发力。在“少生病,看好病”上,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支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群众少生病。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致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群众看好病。在“保供给,降药费”上,规范药品配送,提升配送率,实施集中采购和谈判药落地,让患者有药用、药价低。在“能报销,少花钱”上,落实医共体总额预算,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让医疗机构从“要我控费”转变为“我要控费”,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障群众就医待遇。
做实“除”法,化解难题排民忧。疏通群众医疗保障服务堵点。参保缴费实现“掌上办”。城乡居民参保筹资工作首次实现“掌上办”,参保人可以通过“皖事通”、“支付宝”等APP,以及银行客户端等方式,实现足不出户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看病购药实现“码上办”。“医保电子凭证”是国家医疗保障改革的重大便民举措,参保人可通过个人独属、全国通用的医保电子凭证实现药店购药、医院就诊、账户查询和医保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补偿结算实现“一次办”。积极推进一门一窗一站式服务,持续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切实做到让来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转诊就医实现“电话办”。转诊制度进一步完善,异地结算、跨省即时结算制度进一步优化,转外就医患者可以通过拨打三个医共体牵头医院的转诊电话完成异地就医备案,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慢性病证实现“简化办”。对门诊慢性病申报方式和办理流程进行了优化、简化,慢性病证办理权限下放至医共体牵头单位,申报更便捷,办理周期进一步压缩。(王俊峰)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