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风采展】无为市泉塘镇中心小学
2021-09-26 09:21:30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无为市泉塘镇中心小学坐落于无为市泉塘镇政务新区,学校创办于1926年。学校占地面积约3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为8818.5平方米。学校硬件按照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先后荣获 “无为县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无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芜湖市文明校园”、“芜湖市平安校园”、“芜湖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无为市第二届、第三届文明校园”等称号。
二、围绕校园文明创建六个好
学校配齐了多媒体、图书室、一体机教室、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教室。我校为大力推进贯彻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在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中,提炼出代表本班精神的主流文化,凝结为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名片”,悬挂在教室门墙壁。
中华经典诗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公民和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楼的墙壁资源,安装、悬挂了经典诗文宣传牌,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经典文学的熏陶。同时还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社会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广大公民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此,学校将一块空地改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感恩菜园”。学生除了在教室内接受传统知识教育外,学校也应重视发展“自然农耕文化”的劳动教育。“感恩菜园”的建设旨在让学生能有更活跃自由的空间,发挥他们探索求知的天性,寓教于乐,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在下课后,能够到学校的菜园里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感悟生命。
通过狠抓学校硬件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师德建设、教师业务培训和综合治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教师素质优化,教育服务优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的目标,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声誉日隆。学校先后有3名教师被获得“芜湖市优秀教师”称号,6人获“无为市优秀教师”,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18人获奖。教师有30余篇论文在芜湖市、无为市获奖,300余名学生在县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面向未来,学校为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个性化”而不懈努力,用生命的赤诚描绘孩子生命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