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安镇:手绘团扇,香囊寄情——端午浓情手作之约
2025-05-27 14:58:13
为进一步传承与弘扬端午节独有的文化与习俗,襄安镇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于2025年5月26日下午组织举办了“手绘团扇、香囊寄情”手作课。
在活动开场前,襄安镇通过大屏幕播放了一些关于移风易俗的宣传短片,短片中展示了过去一些不文明、铺张浪费的过节方式,与当下倡导的文明、简约过节形成鲜明对比。主持人借此引出活动的意义,强调端午节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刻,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契机。
据《唐会要》有载,贞观十八年(644)端午,唐太宗曾御笔“飞白扇”送给长孙无忌和杨师道,寓意“庶动清风,以增美德”。这一历史典故不仅体现了古人在端午节通过赠送团扇表达情谊和美好祝愿的方式,更蕴含着对高尚品格和清风正气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弘扬这种清风正气,摒弃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活动现场,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端午画扇赠扇这一特殊的习俗。讲解人员还结合当前的文明风尚,倡导大家在节日交往中以更加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祝福。鼓励大家用亲手绘制的团扇代替昂贵的礼品,既传递了情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参与者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认同。
在随后的手绘环节,大家执起画笔,将心中美好转为具象的绘画与文字,用颜料填补空白的扇面。在一笔一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古扇背后的文化渊源。手持团扇,内心存善,行之向善。主持人借此机会发出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倡导善行义举”的倡议,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多做善事,传递正能量,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为社会树立榜样。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但过去在节日期间,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包装、浪费粮食的现象。为了倡导文明节俭过节的良好风尚,活动现场还介绍了粽子的制作和食用方法,倡导大家适量采购、合理食用,避免浪费,这一举措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时,鼓励大家采用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端午节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辟虫之意。在了解了端午佩香囊的传统习俗与寓意后,志愿者还介绍了香囊在预防疾病、提神醒脑等方面的现代作用。随后,参与者们兴致盎然地穿针引线……密密的针脚缝制出传统佳节最好的注解,一丝一线勾勒出端午安康的美满寓意。
在香囊制作完成后,现场进行了“文明送香囊”活动。参与者们将亲手制作的香囊赠送给他们所想所愿之人,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关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传承了端午节的佩香习俗,也传递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文明新风。
此次“手绘团扇、香囊寄情”手作课,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文化认同感,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魅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移风易俗,树立了文明新风,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为襄安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毛芳琴)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