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聚焦 >正文

小年到 年味浓 无为:送灶粑粑蒸起来 特色民俗过小年

2023-01-17 08:58:17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安徽无为,当地千百年来,一直有着一个传统习俗,那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做送灶粑粑,吃送灶粑粑。这种米面食物是怎样制作出来,又包含着怎样的年味呢?

  送灶粑粑通常在小年这天才会制作。在无为市黄汰村,大红灯笼高高挂,小年当天一大早,三十余位村民就聚在了村里今年刚建成的“农文旅”项目农村大锅灶现场,准备制作送灶粑粑这种传统小吃迎接游客的品鉴。制作送灶粑粑,要用籼米和糯米按比例均匀搭配,将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之后再做馅。将准备好的蔬菜、肉、豆干等洗干净,用刀剁碎,然后直接下锅不停地翻炒。随后就是和面和揉面了,将它搓成一个个小面团,揉成小圆饼,放入馅料。别小看这个步骤,没点“功夫”可做不出来。

  无为市黄汰村村民潘宜欣说:“用手在圆心按下去,将炒好的馅料塞进一个个‘坑’里,最后封口,口一定要封严,确保馅都‘锁’在里面。”

  相传,灶王爷会在小年这一天带着家家户户的家长里短到天庭向玉帝禀报,于是各家各户都在这一天用送灶粑粑来敬奉灶王爷,希望他多说好话,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却表达着大家去恶向善的人生观,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送灶粑粑必须是柴火灶才能做得香,好吃。经过忙碌,村民将做好的粑粑放在灶上架起来的蒸笼里,用柴火蒸熟,周围等候多时的游客也可以大饱口福了。

  “吃了送灶粑粑就是长了一岁,吃送灶粑粑就是吃这个年味,吃这个氛围,现在正好过小年,吃送灶粑粑新年新气象。”“脆而不焦,酥香味美,跟小时候吃的是一样的,充满了年味,非常好吃。”周围的游客一边品尝美味的送灶粑粑,一边称赞着。

  过小年吃了送灶粑粑,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大年。温馨的话语,欢乐的笑声,送灶粑粑传递着农家一年年的乡情,更是化解了相邻之间平时怨气,往日的纠葛和嫉妒也烟消云散。送灶粑粑,又是送和气,是村里人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的传承。

  安徽省无为市黄汰村党总支书记汪亮介绍:“经过乡亲们一年的努力,2022年我们村集体收入159.63万元,农文旅融合项目也正式营业。今年小年,我们把村民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送灶粑粑,希望来年又是丰收年。”

  今年,无为市“寻年味、品民俗”迎新春民俗文化节将持续举办多场,通过多样活动,让群众在文化传承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祭灶神、吃送灶粑粑是无为人民过小年的传统习俗。今天在黄汰乡村振兴示范点举办‘寻年味 品民俗’送灶粑粑品鉴活动,就是要传承民俗、品味美食,记住乡愁。下一步我们将深挖传统民俗文化,打造特色非遗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祝大家小年快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安徽省无为市文旅体局局长余金龙祝福道。(何义安 王荣)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