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管文生

2021-03-02 10:31:10

  事迹简介:无为县刘渡镇司法所所长管文生,9年间参与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其中疑难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余起;化解重大信访案件20余起。他忠实履职守护和谐,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正文:

  有人将法官比作天平,无为县刘渡镇的村民也将老管比作"秤"。"秤"虽不先进,但公平。有问题,找老管,成了当地干部群众公认的"裁判方式"。

  "老管,你来管!"

  --老管临危受命,没想太多:"给活干就要对得起这份工资。"

  2005年,为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组织上把44岁的老管从皖北蒙城调到无为县刘渡镇工作。短暂适应后,老管便走上了刘渡镇司法所所长的岗位。

  当时,信访一直是困扰刘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群体性上访事件连年居高不下,是远近有名的"信访大户"。从1992年到2003年的10多年间,镇里先后有数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因信访问题非正常离任,信访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全镇20个村就有12个村发生集体上访事件。

  老管的上任可谓临危受命同时又不被报以多大希望。老管并未想太多,他认为,给活干就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半间房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牌子,一个人",极其简易的条件下,老管开启了司法调解维护群众利益的艰难旅程。白天,他或是在半间房里接案接访,或是带案下乡走访;晚上,他则在宿舍里挑灯夜读,钻研法律知识。专业性较强的司法调解工作,对半路出家、年近50的他来说相当不易,自然付出的要比年轻人多得多,他宿舍的灯从没有午夜12点之前熄过。

  不久之后,一起棘手的群体性事件的成功化解,让所有人都对这个外乡人刮目相看。2006年1月12日,刘渡镇荣胜村下属缺西、赵拐、何拐等6个自然村的村民因征地问题,准备集体到省城上访。这是一起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是"新手",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管却并没有慌乱。经过走访调查事情经过后,老管分别召开了老党员、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座谈会,连续10多天,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访群众180余户,特别是重点走访了那些生活较为困难的村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老管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村民们再也没有上访,一起信访多年的矛盾就这样得到妥善处理。

  "老管,你快来管!"

  --老管太忙,方便面、胃康宁、止痛药是其工作的"三大法宝"

  "管所长在哪?""老管在哪?"随着一起又一起案件的妥善处理,群众对老管越来越信任,党委、政府对老管越来越看重。

  曾经和老管共事3年多的助理蔡瑞如是总结:方便面、胃康宁、止痛药是他工作的"三大法宝"。蔡瑞说,司法调解事情多,人手少,办案时间不固定,所以以饼干、方便面代饭是太正常不过了。老管有严重的胃炎和关节炎,所以他只要一出门就背着小药瓶。"他身体不舒服,我劝他去医院检查检查,他从来都一笑而过,他总是太忙了。"

  老管太忙,他忙着用心为群众抹去愁容。他说:"每家有纠纷,到我这里都是愁眉苦脸的,看到他们高高兴兴的回去,特有成就感,比升迁都高兴。""处理一件事,就要有个结果,处理的好不好,就是多跑一趟的事。"老管用1年时间摘掉了刘渡镇"信访大户"的帽子,用了2年时间破天荒地获得了原巢湖市"信访先进集体"的称号,他的做法被原巢湖市委、市政府总结为"刘渡经验"在全市推广。9年时间,老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调解成功率99%,其中疑难矛盾纠纷200余起,化解重大信访案件20余起。

  "老管,你管不管?"

  --"可以管,也可以不管,但不管我觉得和自己过不去。"

  2013年8月的一天,一位镇上旅馆的老板找到老管:"管所长,您给看看吧,不然那个人就有麻烦了。"原来一浙江小伙来刘渡找前女友复合,遭到拒绝,心灰意冷,在旅馆住着不吃不喝有几天了。

  这事和老管并无多大关系,但他还是立刻赶了过去,和小伙促膝长谈,解开思想包袱。待小伙想通后,老管还请他吃了顿饭,送他回家。两天后,小伙打来电话,语气激动:"管所长,真的感谢您,若不是您,我早就想不开跳进长江了!"

  老管调解的智慧,曾上过中央电视台,更多的外地群众记下了这个一心一意为群众谋权益的中年人。他们相信:有困难,找老管。老管接到的外地求助电话也越来越多。他也有矛盾:各个地方都有司法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管多了,能力有限,也不好管;不管,对不起群众的信任。朴实的他拗不过自己的良心,对每一个电话都用心倾听,并耐心给对方分析,帮助提出对策建议。每年,刘渡镇司法所的墙上,都会多出几幅外地群众赠送的锦旗。

  "老管,你怎么管?"

  --找老管的人越来越多,他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自古忠孝难两全。对于管文生而言,这句话自然有更深切的体会。为了让更多人的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的选择的是"舍小家、为大家"。

  2013年4月,管文生的母亲因心脏问题,住进了医院。他妹妹打来电话说,他不回去母亲就坚持不服药。当时,管文生正在处理江西籍农民工胡某的工亡赔偿案,面对的是死者数十名亲属冲动失控的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流血冲突事件。

  一边是已84岁高龄的老母亲患病住院需要侍奉,一边是一群性情激奋的闹丧者需要安抚。权衡再三,管文生还是选择了后者。有时,他真的很想提前两年退休,回家为母亲尽点最后的孝道,但这样的想法每每都被群众和组织的信任给压住了。

  "作为一个基层干部,能被领导和群众这样的认可,我还有什么苛求的呢?我能回报他们的,就是继续努力工作。对得起党、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老管如是说。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