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赵昌群:三十余载善举路,一片赤诚暖乡途

2024-11-11 14:52:08

  赵昌群,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赫店镇留桥村赵祠自然村人,中共党员。在生活中,赵昌群对长辈敬重、对幼辈呵护、对公益热心以及与邻里的和睦相处,赢得了周围人的一致赞誉。

  孝老爱亲筑和睦,责任担当显初心。赵昌群年轻时在北京经营一家熟食店,因其生意兴隆,是当时村上有名的“万元户”。面对外面的繁华与财富,赵昌群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中的老人与儿女。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放弃北京的事业,回乡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返乡后,赵昌群用在外积攒的积蓄,精心为老人修缮房屋,在那个空调尚未普及的年代,赵昌群的父母成为全村首个享受空调清凉的家庭。因为赵昌群见多识广且为人正直善良,回乡后便被推选为留桥村干部,这一干就是3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村里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无论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调解,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深入了解每一户村民的需求与困难,积极为村民谋求福利,解决实际问题。村民们对他的评价极高,一致认为他是真正为大家干实事、做好事的人。如今,赵昌群虽已退休,但他在群众中的威望丝毫不减。每当村里遇到棘手的矛盾纠纷难以解决时,只要赵昌群出面,凭借他丰富的经验与公正的态度,总能巧妙化解,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这份荣誉,对于赵昌群而言,远比当初在外挣得的财富更具价值。

  邻里互助情谊深,公益奉献暖人心。赵昌群秉持着乐于助人的精神,热衷于为邻里办实事、解难题。无论是哪家遇到婚丧嫁娶等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困扰,都能看到他忙前忙后的身影。2021年,村里发生了通组道路路基占地纠纷。涉及多户村民的利益,矛盾一度十分尖锐,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道路建设进度,还可能破坏邻里之间多年的和谐关系。赵昌群得知此事后,主动介入调解。他一家一户地走访,耐心倾听每一户村民的诉求与担忧,然后凭借自己公正客观的立场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多日的努力,终于成功化解了这场纠纷,确保了通组道路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2022年,留桥村发生了一起邻里赡养纠纷。一位老人因子女在赡养问题上产生分歧而陷入困境,生活无人照料,赵昌群了解情况后,多次召集老人的子女进行沟通协商,从法律、道德、亲情等多个角度对他们进行劝导教育。他讲述自己家庭中尊老敬老的故事,以亲身经历感化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赵昌群的努力下,老人的子女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成了赡养协议,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妥善保障。

  移风易俗倡新尚,言传身教树楷模。在移风易俗的道路上,赵昌群始终走在前列,是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多年来,无论是母亲庆寿、孙子过生,还是儿子定亲结婚等重要场合,赵昌群都会提前给家人打好移风易俗的“预防针”。他耐心地向家人讲述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强调弘扬优良传统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应注重实际内涵与精神传承。在他的坚持与引导下,家里的每一场喜事都办得简约而不失温馨,没有铺张浪费,没有大操大办,为村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去年初,赫店镇倡导使用公勺公筷并开展勤俭节约活动。赵昌群积极响应号召,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与家人一起走上街头宣传相关内容。他们向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使用公勺公筷的卫生益处以及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积极劝导家人们和村民们在吃饭时按标准点餐,杜绝铺张浪费。在餐厅里,他们以身作则,主动使用公勺公筷,引导周围的人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多年来,赵昌群初心不改,默默奉献。他以一人之力,带动留桥村文明风尚的提升,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张兴宇)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