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马素群:苦难岁月中的真情注脚

2025-07-17 16:39:24

  人物简介马素群,女,无为市襄安镇周林村周楼自然村村民。她以柔弱双肩扛起家庭重担,自2018年丈夫周全群突发脑出血致终身瘫痪后,始终不离不弃,用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诠释夫妻情深,以坚韧与忠贞守护家庭希望,是乡邻口中“用爱扛家”的贤妻典范。

  事迹简介马素群用十年坚守书写了“患难与共”的动人篇章。2018年丈夫突遭意外瘫痪在床,她毅然挑起照顾重任:每日为丈夫翻身擦洗、喂饭喂药,寒冬腊月徒手洗衣从不叫苦;独自承担家中农活,烈日下耕种收割;深夜时刻警醒照料丈夫,十年间睡眠从未安稳。她省吃俭用为丈夫购置康复器材,坚信“坚持就有奇迹”,更悉心教导子女懂事成长。在她的守护下,濒临破碎的家庭重燃希望,其事迹温暖乡邻,成为诠释人间真情的生动注脚。

  正文

  在无为市襄安镇周林村的田埂与农舍间,马素群的身影总与“坚守”二字紧密相连。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三千多个日夜的陪伴,将“夫妻本是同林鸟”的俗语,酿成了“患难与共不离弃”的淳厚真情,在乡邻心间种下温暖的种子。

  晴天霹雳下的坚定誓言

  2018年5月16日的午后,本是马素群与丈夫周全群寻常生活的一天。夫妻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农田和一双儿女,日子虽不富裕却满是烟火温情。然而,丈夫外出务工时突发的脑出血,像一把重锤砸碎了这份平静,医生虽保住了周全群的性命,却宣告他终身瘫痪、失去知觉、生活无法自理。

  “天塌下来有我撑着。”面对病床上毫无反应的丈夫和哭红双眼的孩子,马素群抹掉眼泪,一字一句的誓言掷地有声。她知道,自己成了这个家唯一的支柱,丈夫的呼吸、孩子的目光,都系在她的肩上。从那天起,她把悲伤藏进心底,换上了一副坚韧的铠甲。

  十年如一日的细致守护

  照顾瘫痪病人的日子,是由无数个重复的细节串联而成的漫长修行。天未亮时,马素群的一天便已开始。她轻手轻脚地为丈夫翻身,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全身,每个关节、每寸皮肤都细致清洁——这是她从医生那里学来的“防褥疮秘诀”,七年里从未间断。接着,她将精心熬制的米粥或米糊打成流食,用小勺一点点喂进丈夫嘴里,边喂边轻声说着家常:“今天田里的麦子该追肥了,孩子说考试进步了……”她坚信,丈夫能听到这熟悉的声音。

  白日里,农田是她的另一个战场。别人家夫妻搭档的农活,她一个人扛下来:春播时弯腰插秧,汗水浸透衣衫;秋收时挥舞镰刀,掌心磨出厚茧。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歇会儿,望着家的方向,想到丈夫还等着她回去,便又握紧了锄头。有乡亲劝她“差不多就行”,她摇头:“地不能荒,家更不能散。”

  夜幕降临后,真正的考验才开始。马素群几乎夜夜浅眠,丈夫稍有动静,她便立刻起身帮助他调整睡姿、更换尿袋、处理秽物。有时一晚上要起身五六次,清晨顶着黑眼圈做饭时,她却总对孩子说“妈不困”。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她从不信医生“康复渺茫”的断言,四处打听偏方、请教康复师,省下买菜钱买了简易康复器材。每天晚上,她都帮丈夫活动僵硬的四肢,边按边鼓励:“等你好了,咱们再一起去田里看看。”渐渐地,丈夫的手指偶尔会轻微颤动,眼神里也有了光亮,这微小的变化,成了她最大的慰藉。

  爱与责任浇灌的希望之花

  马素群的坚韧,不仅守住了丈夫的生命,更撑起了孩子的天空。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流露软弱,总笑着说“困难总会过去”,教他们洗衣做饭、照顾父亲。如今儿女懂事孝顺,放学回家就帮着干活,儿子常说:“妈,等我长大了,替你扛家里的事。”

  乡邻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端一碗给她;农忙时,大家自发来帮她插秧收割;她去镇上买东西,总有人主动提出帮她照看丈夫。“没有乡亲们,我撑不到今天。”马素群总把感恩挂在嘴边,这份善意的双向奔赴,让小村庄充满了暖意。

  十年光阴,马素群用双手拂去生活的尘埃,用爱意焐热冰冷的岁月。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地坚守中,诠释了“丈夫”二字的分量,注解了“妻子”一词的深情。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最伟大的力量——那是困境中不低头的勇气,是风雨里不放手的担当,更是人间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真情。这份爱,如田埂上的野草般顽强,似村落里的灯火般温暖,照亮了寻常岁月,也告诉我们:坚守与爱,永远是抵御苦难的最好武器。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