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福: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5-08-11 10:25:06
林在福自2016年返乡创业以来,始终坚守“发展产业、守望乡里”的初心,践行“惠携亲友、反哺乡邻”的承诺。他成功实践并推广稻虾鱼生态种养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亩稻虾综合种养,使之成为村庄主导产业,积极带动村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为当地脱贫致富、产业培育、乡风建设和村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心系故土,勇做“返乡先行者”
2016年,事业有成的林在福在北京经营炸鸡生意。然而,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家乡无为市红庙镇横塘村的田园屋舍。目睹满目疮痍的故土,他深受触动,毅然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放弃都市生活,决心回乡创业。他渴望为家人、为乡亲、为生养他的土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陪伴父母、惠及亲友、回报桑梓的梦想在心中生根发芽。尽管深知前路不易,他仍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迎难而上,勇当“发展带头人”
回到位于横塘村王家圩的家,林在福看中了当地平坦地势和优越水资源,酝酿规模种养。受朋友启发,他瞄准龙虾养殖。2017年,他承包350亩闲置土地,筹集资金100万元,开启创业征程。然而,初次养殖因技术、季节、病害、销路等问题遭遇惨败,血本无归。面对挫折,林在福没有退缩。他刻苦钻研技术,四处求教,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经过不懈摸索,2018年他成功实践“稻套虾”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用、一水双收”,高效利用农田资源。2019年,他进一步引入鱼苗,构建稻虾鱼共生系统,充分利用立体空间,通过生物链循环防控病害,实现“稻虾双赢、鱼米双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品牌引领,甘为“致富领头羊”
稻虾种养模式成功后,林在福着眼于品牌建设,希望提升本地农产品价值,带动更多人致富。在横塘村“两委”和工作队支持下,他于2018年注册成立“在福家庭农场”,并发展为村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基地,当年即带动21位贫困人口就业增收,2019年继续带动4人。同年,他成功注册“圩场”稻虾米品牌,产品亮相芜湖市农产品展销会,凭借优良品质赢得消费者好评,市场知名度逐步打开。
林在福的成功实践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稻虾综合种养是一项绿色环保、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能有效盘活本地资源,提升产业价值。如今,该模式已辐射带动横塘及周边地区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000多亩,成为村庄主导优势产业。
情系桑梓,乐为“建设排头兵”
创业艰辛,林在福始终不忘“反哺乡邻”的初心。他充分发挥基地的减贫功能,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激发其内生动力。同时,农场常年吸纳普通村民务工,参与清杂、喂养、起虾等工作,实行“按劳记工、多劳多得”,营造积极向上的生产氛围。他还积极投身村庄建设,为修缮村组路灯奔走筹资,带头并动员村民出钱出力;主动调解邻里家庭矛盾,热心帮忙不计报酬;自发为敬老院送去自产的无公害稻虾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为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言献策。
厚德睦邻,善为“乡村守望者”
林在福深谙“淳厚乡里、和美横塘”之道,身体力行“和睦邻里、友善同乡”。面对村里劳动力外流导致土地撂荒,他结合种养需求,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王家圩附近300多亩土地,比市场均价高出200元每亩,并保证租金及时足额发放,显著增加了村民的稳定收入。他还乐于向初创者分享种养经验,耐心为邻里排忧解难,促进互帮互助、宽容担待的乡风形成。
从都市个体户到“稻田守望者”,林在福的转型不仅是个体职业身份的转变,更体现出了责任担当与敬业奉献。林在福常说:“土地是最诚实的,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正是这种对土地的信仰与坚守,让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张子缘)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