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好人在身边 >正文

陈效满:三十载守护无血缘至亲,老党员用爱点亮苦难家庭

2025-09-05 15:12:01

  在无为市红庙镇正岗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和妻子汤金霞用近三十年时光,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的感人亲情。他就是陈效满,1950年1月出生,是一名基层退休党员干部。

  故事要从1997年说起。那年年底,陈效满的叔叔突发心脏病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儿子陈效虎和罹患脑梗瘫痪在床的妻子秦为兰。面对这个破碎的家庭,陈效满夫妇毅然伸出援手。在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们拿出3000元为婶婶房间安装康复器材。更令人动容的是,妻子汤金霞直接搬进婶婶房间,睡在同一张通铺上,日夜不离地照料。

  瘫痪病人的护理并非易事。汤金霞每天为婶婶按摩四肢、协助康复锻炼,变着花样准备三餐并端到床前。陈效满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陪婶婶和堂弟聊天解闷。面对病人大小便失禁,他们从不嫌弃;面对情绪波动,他们总是耐心开导。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瘫痪十一年的秦为兰终于在2006年奇迹般地康复了。

  然而命运再次给这个家庭沉重一击。2013年,秦为兰的儿子不幸病逝。面对痛失独子的婶婶,陈效满在灵堂前郑重承诺:“婶婶不要怕,有我在,我会替堂弟为您养老送终。”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让一度想轻生的秦为兰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陈效满夫妇践行诺言,悉心照料婶婶直至2024年底老人安详离世。

  这份坚守的背后,是一段深厚的养育之恩。陈效满自幼父母双亡,是叔叔陈克雨和婶婶秦为兰将他视如己出抚养成人。在那个缺粮的年代,叔叔不管刮风下雨都早出晚归挣工分,就为了让侄子能吃上饱饭;婶婶寒冬腊月还上山挖草药贴补家用。陈效满常说:“叔婶养我小,我就要养他们老。”

  这段跨越两代人的亲情接力,不仅感动乡邻,更深深影响了陈效满的子女们。虽然家庭本不富裕,还要供养三个孩子,但子女们从不埋怨父母将爱分给他人,反而每年回乡都会特意给婶婆一家带去礼物和关怀。

  三十年来,陈效满夫妇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他们的故事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孝老爱亲的中华美德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之路。(陈先光)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