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 >正文

无为市无城镇乡村学校少年宫:非遗薪火映童心 鱼灯璀璨启新程

2025-02-24 09:53:36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少年文化自信,2月22日,无城镇杏花泉中心学校少年宫组织学生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为鱼灯”的奇妙世界,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学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浸润中感受传统技艺之美,探寻千年民俗之韵。

图片11.png

  活动在开城镇新胜村侯咀鱼灯会开展。竹篾扎骨、彩纸覆身、金线点睛……学生们围在鱼灯前,跟随灯会会长范文友一步步还原鱼灯制作的古老工序。“鱼灯骨架讲究‘七弯八转’,象征长江七湾八汊的水系,鱼鳞要贴出波浪纹路,寓意年年有余、生生不息。”同学们在生动的讲解中,感受到鱼灯承载的农耕文化与美好祈愿。

图片12.png

  侯咀鱼灯队展示了传统鱼灯舞的经典动作,如“鲤鱼摆尾”“鱼跃龙门”“金龙盘柱”等。舞灯人手持重达十余斤的鱼灯,在锣鼓与唢呐的伴奏下腾挪翻转,模拟鱼群游弋、跃水的灵动姿态。学生们还在队员的指导下尝试舞动简易鱼灯,体验非遗技艺的难度与乐趣。“看似轻盈的鱼灯,实际需要很强的臂力和协调性!”一名同学感叹道。

  此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了解非遗技艺,更通过实践激发文化认同感。杏花泉中心学校少年宫通过开设鱼灯社团课、组织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何曹群) 

责任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