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培育 > 移风易俗 >正文

赫店镇曹王村:新风堂里奏新曲 移风易俗润民心

2025-09-12 15:07:13

  乡村振兴,风清气正为基;文明乡风,移风易俗为要。近年来,无为市赫店镇曹王村聚焦村民办事难题与乡风建设需求,以“新风堂”为核心载体,将文明节俭理念与民生服务、制度规范、文化活动深度融合,打造集办事服务、文明传播、情感联结于一体的乡村治理新平台,让移风易俗新风尚浸润村民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活力。

  聚焦民生痛点,搭建惠民服务阵地。曹王村作为典型农业村,全村997户村民中八成以上以务农或外出务工为生。过去,村民办理婚丧嫁娶事宜时,常面临“三大难”:一是场地难寻,要么在自家小院搭棚子受天气影响,要么去镇上饭店费用高;二是攀比成风,婚宴桌数、烟酒档次不断升级,不少家庭办完事后背负大额债务;三是精力耗损大,从采购食材到布置场地过程复杂,主人家疲于应对。2021年,村 “两委”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决定整合村闲置校舍资源,打造能为村民办红白事服务的新风堂。在镇政府支持下,村里投入39万元,对闲置屋舍进行翻新改造,一座占地260余平方米的新风堂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村民办事的“场地难题”。

  细化制度规范,筑牢文明办事防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风堂投用之初,曹王村便成立由村“两委”干部、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组成的“新风堂管理小组”,共同制定《曹王村新风堂使用公约》,将“文明办事”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硬规矩”:明确红事不超过15桌、白事不超过12桌,从源头避免铺张浪费;规定每桌菜品成本控制在 260元以内,禁止使用单价超50元的烟酒,同时村集体联系本地蔬菜基地、屠宰户提供平价食材,进一步降低开支。

  为确保规矩落地,新风堂实行“申请—审核—监督”全流程管理。村民需提前5天向管理小组提交申请,说明办事类型、预计桌数、菜品标准;审核通过后,2名志愿者全程跟进,协助协调食材、布置场地,并及时劝阻超标准、讲排场的行为。截至2025年8月,新风堂已服务村民办事102场次,平均每场为村民节省开支1.2万元,未发生一起因“超标准办事”引发的纠纷。

  丰富活动载体,激活文明内在动力。为推动移风易俗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践行”,村里以新风堂为依托,开展一系列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可感可学。每月中旬定期举办,邀请孝老爱亲模范、勤俭持家标兵分享经历。70岁的曹奶奶照顾瘫痪老伴10年,还主动为孤寡老人送餐,她的故事分享后,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助老志愿服务队”;每季度末开展,村民将自家家训写成书法作品、做成手工艺品在新风堂展示,互相交流学习,传承优良家风;春节组织写春联送“节俭祝福”,端午开展包粽子慰问困难家庭活动,让村民在节日氛围中感受文明新风。如今的曹王村新风堂,已超越“办事场地”的单一功能。在这里,村民办红白事少了攀比、多了从容;参加活动少了旁观、多了参与;邻里相处少了隔阂、多了温情。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曹王村将继续优化新风堂服务,计划引入“积分激励机制”,对主动践行移风易俗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可兑换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让新风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明引擎”。(通讯员:王菲)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