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实践 > 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 >正文
无城镇黄汰村:童手扎鱼灯 非遗润心田
2025-07-10 10:19:39
7月9日下午,无城镇黄汰村村部活动室内童声欢腾,彩纸飞扬。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青禾计划共筑乡旅振兴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主题为“童真绽放 传承非遗”的儿童趣味活动,带领村里的孩子们亲手触摸家乡非遗瑰宝——无为鱼灯,在指尖流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巧手学技艺,非遗零距离。活动现场,大学生们化身“非遗小导师”,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无为鱼灯的历史渊源和吉祥寓意。手把手教学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实践,细竹篾弯折出灵动的鱼形骨架,五彩的棉纸细心糊裱,再点缀上灵动的眼睛和鳞片。从生疏到熟练,一盏盏充满童趣的小鱼灯在孩子们手中逐渐成形,欢声笑语中流淌着专注与创造的热情。
童心映匠心,文脉共传承。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鱼灯栩栩如生,孩子们兴奋地高高举起,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和家长展示成果。小小的鱼灯不仅点亮了童真的笑脸,更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悄然播下了文化认同与家乡自豪的种子。实践团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深植于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从屏幕代码到竹篾彩纸,信息学子们用青春热情搭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桥梁。这场充满童趣的文化实践,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感知传统之美的新窗口,更以鲜活的方式激活了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童真而坚定的新生力量,照亮了文化根脉薪火相传的未来之路。(陈健)
责任编辑: 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