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答案在自然
2020-05-22 11:00:00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来及2020年主题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作为提高人们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认识的努力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已宣布了2020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DB)的主题为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自然的”
(“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或意译为“答案在自然”)。
三、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
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四、什么是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机率很高的物种。
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2019年7月18日,国际自然保育联盟将超过7000种动物、鱼类和植物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并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正造成物种以“前所未有”速度濒临灭绝。
许多野生动植物濒危的原因,多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其特殊生境的破坏造成的。濒危野生动物是国际公约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任何的人为危害保护动物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五、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主要原因
1、大面积森林采伐、火烧和农垦;
2、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
3、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4、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5、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
6、无控制的旅游;
7、污染;
8、全球变暖;
9、各种干扰的累加效应。
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一、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如今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
三、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如今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七、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保护生物多样性从餐桌做起,不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2、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3、保护森林草原资源,让森林草原成为野生动植物的美好家园。
4、餐饮企业和个人禁止非法经营、加工、贩卖野生动物及制品,争做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5、鼓励积极举报各类非法破坏森林、林地和猎捕、杀害、运输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
6、网络和电商平台,禁止宣传食用、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
7、发现不明原因受伤、死亡的野生动物,要及时向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报告,积极参与救治受伤野生动物。
8、争当环保志愿者,向身边朋友讲解相关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责任编辑: 赵倩